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5月21日,有記者致電江西蓮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雄英,希望提供一些龔全珍的資料和照片,同時發(fā)出疑問:“老太太真有這么高的思想境界?不會是你們拔過高,加水了吧?”
其實,56年前,甘祖昌與龔全珍解甲歸田之際,就有“為何放著將軍不當,偏要返鄉(xiāng)干農(nóng)民”的疑問。
時空變幻,疑問依舊。但與此同時,甘祖昌的事跡卻在廣大群眾中傳頌,龔全珍無私奉獻、一心為民的情懷也在紅土地上生根發(fā)芽。
走進龔全珍的內心世界,你會發(fā)現(xiàn)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會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平凡人,一個追問生命價值、追求人生理想的共產(chǎn)黨員。
“要督促自己過得更有意義一些”
5月22日早8點半,龔全珍散步來到永安南路32號老郵電書店,營業(yè)員賀春笑意盈盈。龔全珍認真挑選了一批報刊,有《人民日報》、《黨史天地》等,一共17份(本)。陪同的女兒甘吉榮說:“每天散步必到這里買報刊,在家看電視只看新聞和軍事頻道。”
“七十六塊五。”賀春說。
龔全珍邊掏錢包邊問:“你們這有莫言的小說嗎?”
“不好意思,這里暫時還不賣小說。”
“農(nóng)民作家,不容易啊,獲諾貝爾獎,開天辟地頭一回!不是我?guī)鸵r山東老鄉(xiāng),他的小說寫農(nóng)民、寫農(nóng)村,過去零星看過些,總想著都看一遍。”
出門轉到新建街29號新華書店,上午9點,日頭開始有些火辣。龔全珍踏入書店便問:“有莫言的小說嗎?”
“有,剛到的貨,一套20本,700元。”
“趕快,拿給我看看。”
……
91歲的龔全珍走得很快,還能看出一些軍人本色。聽說老人從1953年堅持寫日記,真正看過的人很少,記者一路上軟磨硬泡終于得到同意。
到家后,老人拿出幾本年代不同的硬皮本。記者粗略翻看,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哲理性強的讀書筆記,也有家長里短甚至牢騷話,在支部發(fā)言用的提綱也寫在里面。
【日記摘錄】 2005年8月5日,再讀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的筆記——我也感到這次學習十分必要。我是個離休干部,雖然不貪污腐化,長期休息放松了學習,也認為現(xiàn)在的條件好了,應該享受安樂,對政治學習感到枯燥無味。這就不可能與時俱進。
【日記摘錄】 2012年11月11日,多云。很久沒有寫日記了,日子過得糊糊涂涂的,為了督促自己珍惜時間,勤思考,從今天起恢復寫日記,自我督促自己過得有意義一點,早上飯后到社區(qū)看看,找點事做。
看老人家的日記,我們得知她愛看小說早已有之,8年前,她還為此自省檢討過??墒牵粋€愛看莫言小說的91歲老人,如此旺盛的求知欲,怎么都讓人覺得可敬、可愛。
龔全珍有信仰,也有人情味。記者去龔全珍住所4次,每次采訪完離開,她都親自陪著下樓。“這是她的習慣,不僅是記者,只要是來訪的客人,她都堅持送,她尊重每個來訪的人。”女兒解釋說。
“多問問自己為黨為群眾干了什么”
10點,快到青華巷,氣溫升高。老人說:“不服老不行,腰腿累??!”
我們坐在一家電器商店門口喝水休息,閑聊。
“有人覺得甘將軍和我很傻,是不是?現(xiàn)在的教育比當年難。那個年代,有工作,有飯吃,就滿足了,現(xiàn)在你不光要讓大家富裕,還要解決怎么分配,讓大家都有希望,講空話人家可不信。”
1988年出生的營業(yè)員彭麗琴一直站在旁邊:“您和甘將軍不傻,比我們更單純。事跡很感動,但學不到,社會風氣不一樣咯。”
龔全珍認真聽小彭的話,接著說:“謀生出路是根本的,自己和家庭的溫飽解決了才談得上理想,生活有保障是基礎,不然是空談,會壞事。”
“每個時代追求不一樣,社會分工不同,不要攀比,干好自己的事情。從前的同事、戰(zhàn)友,死的死,殘的殘,能享福的寥寥無幾,我不干活拿這么多錢,知足了。”談到這里,龔全珍眼里閃著淚光:“生活負擔不一樣,我沒壓力,幾十年黨齡,應該為黨多干點事。”
不知不覺,快到吃飯時間。“再聊聊,沒事,不用做飯,我現(xiàn)在是坐享其成。”龔老展現(xiàn)出幽默的一面,“不吃辣椒,兩菜一湯”。開過玩笑,就坐享其成這種現(xiàn)象,老人講了一番犀利的話:
“坐享其成很危險,黨員究竟應該干什么?要認真想想,答卷及格嗎?現(xiàn)在的一些黨員太一般化了。”
“黨員形象很重要,開展些什么活動能起作用,讓群眾看到黨員的形象?”即便是在閑談中,龔全珍也時刻反思,“自己有個缺陷,主動到群眾家里不夠,深入不夠……”
“黨員、群眾是魚水關系,黨員的生命力在群眾中,要和群眾打成一片。要了解群眾的想法,關心群眾的疾苦,多問問自己到底為黨、為群眾干了什么?”
“黨員干部就是應該幫群眾辦成事”
“大家常說我?guī)腿?,其實我以別人為榜樣,自己做得并不好。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尹韻嬌,從她身上我學到了頑強,學到了幫助別人也要考慮對方尊嚴。”龔全珍說。
當年,龔全珍幫助下崗女工尹韻嬌購置縫紉機創(chuàng)業(yè)。一年后,尹韻嬌歸還500元,龔全珍死活不要。
“孩子還小,你身體不好,都需要錢。”
“我這是辛苦勞動的錢。您說過人可以窮但志不能短,我還了借款,心里才安穩(wěn)。”
從此,兩人無話不談,成為莫逆之交。尹韻嬌后來成為萍鄉(xiāng)市自強創(chuàng)業(yè)模范,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尹韻嬌的女兒彭艷峰告訴記者:“龔奶奶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生活軌跡。我要成為奶奶那樣的人,愛書求知,內心富有,善待他人。”
“幫助別人,也要顧及尊嚴。黨員幫群眾,是本分,不是施舍。”多年來,龔全珍走進學校、機關、部隊、工廠,義務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與貧困學生結成“1+1”幫扶對子,資助他們學習和生活費用……但她從不炫耀、自傲,許多事都是受助者講出來后,大家才知道的。
滄海桑田,春風化雨。龔全珍老人幾十年如一日,踐行著入黨誓言。記者看見一個筆記本后面有這樣一段話——“我的承諾:健康時每周去一次福利院,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后不住特殊的病房,不用價格貴的進口藥。生前最后一個月工資作為最后的黨費上交。我捐助的5名貧困生要繼續(xù)捐到畢業(yè)。”
兒女們知道龔全珍的心思,“只要是老太太想做的事,我們不會攔著。只要是她的心愿,我們都會幫她完成。”
“此生慚愧的是對黨和人民回報太少”
翻閱龔全珍老人最近的日記,沉重和豁達交織,感動與感慨并存。
【日記摘錄】 2013年3月12日,晴。我看到衣櫥里幾件新衣服,自己也不愿穿,死后燒掉很可惜,不如現(xiàn)在送人,還可以穿,要抓緊時間送。
【日記摘錄】 2013年3月24日。近兩天發(fā)現(xiàn)腳有點腫,不疼,想到自己已經(jīng)91歲了,超過了我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們,可能距回歸自然的日子不多了,我已經(jīng)很知足了。此生慚愧的是黨和國家、親人對我的關愛,我回報得太少了,平日還感到自己盡力了,如今想想太少了,微不足道。
龔全珍很達觀,向記者袒露心聲,“生老病死,自然規(guī)律。我已經(jīng)超出全國平均年齡啦,有生就有死,躲不了的。”
“我有個想法,已經(jīng)好幾年了,也不知道將來能不能實現(xiàn)。人一閉眼就作廢了,我這身上能用的東西可以捐獻,我是O型血,還有些有用的器官,希望能造福別人。”
記者曾專門問過蓮花縣縣長劉鄉(xiāng):“龔全珍老人這數(shù)十年到底捐助了多少人,捐款金額是多少?”
劉鄉(xiāng)回答:“老人扎根山區(qū)56年,從不計個人得失,不以將軍夫人自居,不為親屬謀取利益,她也很少講自己干過什么。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10年來,她捐助的學生達百人之多,捐款金額10余萬元。”
“做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不做事情就心有愧疚。”這似乎是龔全珍的行事準則,從她嘴里聽不到為自己邀功的話,反倒是“不好意思”、“感到愧疚”常掛嘴邊。
蓮花的山山水水見證了龔全珍的高風亮節(jié)。觀看完紀實電影《這樣一位將軍》后,一位記者感嘆“真有這樣的黨員”。
當年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荷花村5000畝連片水面上,小荷已露尖尖角。初夏的夜風中飄來一陣熟悉的地方唱腔:“蓮花一支槍(喲),威名震四方。前赴后繼干革命,燎原星火遍地藏……”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