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欧美人,欧美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天天色不卡视频,激情丁香综合,91精品视频在线浏览,天天艹天天日天天摸天天,欧洲美女视频亚洲美女视频

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共產黨員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教育綜合改革”集體采訪(文字實錄)

共產黨員網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集體采訪

  10月22日17:30,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fā)布廳舉辦第六場集體采訪,請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新疆哈密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志懷、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貴州省黔東南州鎮(zhèn)遠縣江古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黃俊瓊接受采訪。以下為本次采訪文字實錄。

  主持人王冬梅: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參加我們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的第六次集體采訪活動。今天我們集體采訪的主題是教育綜合改革。我們非常高興地請到了教育領域杰出的幾位代表,也是我們黨代表的教育領域代表人。我現(xiàn)在給大家從最左邊的黃老師開始介紹。

  第一位,黃俊瓊同志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zhèn)遠縣江古鎮(zhèn)中心小學的老師;第二位,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同志;第三位,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同志;第四位,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虞麗娟同志;第五位,新疆哈密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志懷同志。我身邊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同志。剛才六位代表的中英文簡歷已經在門口發(fā)放了,各位記者已經有所了解,現(xiàn)在請在座的六位代表同志逐一作一個自我介紹。先請虞麗娟同志作介紹。

  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虞麗娟: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來自上海教育衛(wèi)生工作黨委,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布局當中,我們上海承擔了國家教育綜合改革和高考改革試點任務,2014年啟動以來,我們在提升政府教育治理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各級各類教育,包括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構建綜合保障體系等十大方面,一共有52條214個重要舉措,目前進展順利,通過中期評估,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這次黨代會結束以后,我們將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把十九大的精神切實貫徹好、落實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王冬梅:謝謝虞麗娟同志,下面有請劉炯天同志作自我介紹。

  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鄭州大學的黨代表劉炯天,非常高興參加黨代會,并在這里跟大家見面。鄭州大學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和省級政府共建的第一所高校,也是原來的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中西部綜合實力提升計劃建設高校。前不久也很榮幸地入選了雙一流建設高校。我想,在這里給鄭州大學做一個介紹,歡迎各位媒體朋友有機會到鄭大訪問。謝謝。

  王冬梅:謝謝劉炯天同志,下面我們有請劉志懷同志作介紹。

  新疆哈密職業(yè)技術學院副院長劉志懷:大家好,我是來自新疆哈密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河南理工大學援疆干部,2010年起到現(xiàn)在我連續(xù)三批在哈密援疆,今年是第七年。這次能夠親臨現(xiàn)場,聆聽十九大報告,我感到很高興、很振奮。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職業(yè)教育和對技術技能的培訓,我認為黨中央對關乎民生、關乎就業(yè)的職業(yè)教育非常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間,我親身參與并見證了職業(yè)教育所取得的巨大發(fā)展,也親身感受到了黨中央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對新疆的支持。作為援疆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代表,回去之后我將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報告精神,充分發(fā)揮教育援疆的優(yōu)勢,為新疆的教育事業(yè)特別是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促進就業(yè)、民生改善和造福各族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謝謝。

  王冬梅:謝謝劉志懷同志,下面請李希貴同志作介紹。

  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各位好。十一學校是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一所公辦完全中學,現(xiàn)在我除了擔任十一學校的校長,最近五年,我也兼任了我們學區(qū)一所薄弱學校太平路學校的校長,同時又兼任海淀區(qū)北部農村北京市第47中學的校長。通過職務的增加,大家可以看出,北京市海淀區(qū)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城鄉(xiāng)學校一體化所做的努力。謝謝大家。

  王冬梅:謝謝李希貴同志,下面有請徐川同志作介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是徐川,來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里,一直是一名一線的學生工作人員。我的職業(yè)愿景其實一直就是一句話,希望能做一名讓學生終身難忘的同路者和陪伴者,一是讓學生隨時隨地找得到,二是跟學生以心換心,聊得來?,F(xiàn)在我有個微信公眾號叫南航徐川,服務全國20萬青年學生,到現(xiàn)在基本能做到對所有學生的問題,48小時內有求必應,有問必答。同時為了更好地回應學生方方面面的問題,我們開設了很多專欄,答學生問、節(jié)日談等等,每個專欄閱讀量都是千萬量級?,F(xiàn)在我們成立了“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團隊,我們的目標就是把“我”變成“我們”,爭取做全國更多青年朋友的同路人和陪伴者。謝謝大家。

  王冬梅:謝謝徐川同志,下面有請黃俊瓊同志作介紹。

  貴州省黔東南州鎮(zhèn)遠縣江古鎮(zhèn)中心小學老師黃俊瓊:大家好,我是黃俊瓊,來自于貴州省黔東南州鎮(zhèn)遠縣江古鎮(zhèn)中心小學,我是一名鄉(xiāng)村小學教師,今天能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來參加這次集體采訪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二十多年來鄉(xiāng)村教師的感受,我感受最深的就是,2010年國培計劃實施以來,像我一樣的鄉(xiāng)村教師能夠走出大山,到省里培訓學習,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加了知識。2014年9月我參加國培教師北師大培訓班,總書記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到我們國培小二班,與我們親切座談、交流。2015年9月9日,時隔一年,總書記又給我們貴州國培參訓教師回信,他囑咐我們要牢記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務學生。總書記的關懷和囑托,給我們鄉(xiāng)村教師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增進了信心。2016年4月,我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鄉(xiāng)村名師,我最后想說一句話,25年來,我做鄉(xiāng)村教師,我感到非常幸福、快樂。

  王冬梅:謝謝黃俊瓊同志,也謝謝六位代表同志做的介紹。下面就進入到提問環(huán)節(jié),請記者跟各位代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每位記者提問的時候,請站立起來,便于我們拍攝,另外也請說一下你哪個媒體的。

  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網記者: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進程中,職業(yè)教育承擔著培養(yǎng)大國工匠的責任,但是目前職業(yè)教育的吸引力還不夠強,請問如何加強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更多的大國工匠呢?

  劉志懷: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我想,這就應該從職業(yè)教育著手開始培養(yǎng)工匠精神。這需要兩個層面,學校和社會。

  學校層面首先應該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社會,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等現(xiàn)象或多或少存在著,走捷徑成才的觀念也影響著學生安心學習、鉆研業(yè)務,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當中,要注重轉變學生的觀念,要使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對他們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是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想使學生具有工匠精神,我們老師首先要有匠人的精神,要通過我們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來影響、帶動我們學生思想觀念認識的轉變。

  劉志懷

  第三是在公共課、專業(yè)課和校園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內容。首先在公共課里面,我們要改革課程模式,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他們自信心和責任感,這也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專業(yè)課里面,我們要重點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精湛技藝追求精神的培養(yǎng),我們開展一些課程當中設置工匠精神的考核點來考核學生的工匠精神,也可以讓學生走進我們校企合作的企業(yè),現(xiàn)場感受企業(yè)文化,以及企業(yè)工人對工作、對崗位的那種執(zhí)著追求精神。在校園文化里,我們可以營造一些崇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積淀出工匠精神。

  社會層面,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需要全社會的關注,首先要在全社會范圍消除對技術和勞動的歧視,營造一種平等尊重的環(huán)境,同時要提高工匠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從制度層面來保護工匠精神,只有學校學生、社會都關注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我們國家才會有大國工匠出現(xiàn)。謝謝。

  徐川:剛才我們劉院長特別提到了社會氛圍的營造,這對工匠精神特別特別重要。這兩天有兩個小的事例,讓我感覺到這個氛圍正在形成。

  這兩天,各位記者可能也注意到了,世界技能大會現(xiàn)場傳來喜訊,中國在現(xiàn)場拿了三十個獎牌,金牌名列世界首位,還拿了十幾個大獎。這樣的消息在朋友圈里,還有在網上傳播的時候,很短的時間就有十萬+,朋友都很關注。拿到大獎的,就是江蘇一個技師學院的同學,他帶動和刺激了很大一個群體,技師學院的同學認為,為國爭光我們也可以。

  還有一個小的事例,就在十幾天前,國務院新聞辦有個發(fā)布會,找了全國九名一線基層的黨員代表,我也非常榮幸地參與其中。大家看一看這九個人的身份,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于一線的,高鐵、橋梁、水利、電梯的一線工人。所以如果都這么重視工匠精神的話,我們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工匠精神一定會是中國精神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期待,謝謝。

  王冬梅:謝謝兩位代表同志,下一個問題。

  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記者:我這個問題是提給虞麗娟書記和李希貴校長的。我們知道,上海這次也是高考改革的試點,今年在高考的時候,電視臺把我們的一線搬到了上海和浙江,我們和很多學校校長、老師、學生甚至家長都有過直面的溝通,這個過程中感覺到他們也有一些期待,但同時也有很多困惑。今天上午在這個地方,陳寶生部長也表示高考改革將會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對此虞書記您怎么理解?另外,我們也知道,高考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但是直接帶來的挑戰(zhàn)是高中階段的教育,李希貴校長您覺得高考改革跟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中階段的教育的改革和變化帶來了哪些挑戰(zhàn),我們又將如何應對?

  虞麗娟:非常感謝。高考改革的確是個系統(tǒng)工程,全社會關注。上海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是2014年與教育綜合改革同步啟動的,我們主要堅持在公平性的基礎上,著力在科學性上下工夫。我們實施“兩依據、一參考”這樣一種新的高考評價模式,也就是依據統(tǒng)一高考成績三門課,依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六門課選三門課,“3+3”,同時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來積極地探索分類選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這樣一種機制。三年來,在教育部的強有力指導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們穩(wěn)速穩(wěn)序、積極推進,實現(xiàn)了首屆新高考平穩(wěn)落地,并且在教、考、招各個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的成果。

  在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過程中,我們有很多體會和感觸,其中最深刻的有三點:第一,改革的方向問題。第二,為誰改革的問題。第三,改革如何落地的問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關于改革的方向。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習總書記教育思想,把好改革方向,做好頂層設計。

  第二,為誰改革。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家長在高考綜合改革過程當中的感受度、獲得感,作為我們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是我們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識。因為考生和家長是改革過程當中一個關鍵的主體,要使他們全程參與改革,然后在改革過程當中分享改革的成果,有比較好的獲得感和好的感受度。比如,我們在實施政策制定和宣傳解讀過程當中,是同步規(guī)劃、同步策劃、同步推出,在每一個階段每個政策的實施落地,都要向社會、向考生家長做解讀做宣傳。我們今年全新的招錄系統(tǒng),實行的是培訓到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考生、每一位校長,而且模擬演練進行了兩次,以此來實現(xiàn)我們政府部門和考生、家長、社會之間信息對稱,消除誤解,減緩焦慮。

  第三,改革方案如何落地。我們說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抓推進落實相統(tǒng)一。一方面,我們各級組織要各負其責,協(xié)同作戰(zhàn)。在高考綜合改革過程當中,市委書記、市長親自部署,并且把高考綜合改革、教育綜合改革納入到市委市政府全年重點任務督辦范圍。市一級教育改革領導小組由分管書記、分管市長擔任組長,統(tǒng)籌部署,嚴而又嚴,慎而又慎,細而又細。教育主管部門研究落實,研究每個政策、每個環(huán)節(jié)如何落地,以及可能的風險防范。更重要的是,我們各個部門、各個區(qū)、各個學校落實高考改革每一個舉措都是上下同心,協(xié)同作戰(zhàn),精準到位。

  另外一方面,我們教育系統(tǒng)內部是需要聯(lián)動改革,有機銜接。比如我們的教、考、招是需要聯(lián)動改革的,比如我們的高中教育教學和大學招錄工作、人才培養(yǎng)工作是必須有機銜接的。在高中階段,我們實施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改革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以此來推動我們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對大學來說,首先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大學和考生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來撬動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改革。比如根據考生考試科目的選擇,大學就要來組織設置相應的專業(yè)組,供學生選擇。這次上海方案當中設置了24個院校專業(yè)組,比較好地保障了學生的選擇,同時也促進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我就說這么多,謝謝。

  李希貴:非常榮幸,十一學校成為改革試點單位。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數據,現(xiàn)在十一學校,今年9月份開學,全校4359名學生,就有4359張課表,每一個學生通過學校開發(fā)的268個學科課程、30個綜合課程和70個職業(yè)考核課程,形成了不一樣的學習路徑和成長路徑。另外,這樣一個試點改革,從今年的高考志愿填報這樣一個視角我們也看到了希望,五年前我們的學生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大概有80%的學生聚焦在20%的熱門專業(yè)。今年我們400多個學生參加高考,他們報考的志愿,第一專業(yè)我統(tǒng)計了一下,涉及到80%的大學專業(yè)領域。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就是我們的學生慢慢找到了他自己,慢慢喚醒了他自己,慢慢開始走向了更加適合他未來潛能的專業(yè)之路,這是我們感到非常欣慰的。

  這些年的改革探索,我們體會到,第一個挑戰(zhàn),是人才觀的認識。我們過去把孩子一分為二,一部分文科,一部分理科。今天當我們把20種組合在學校里形成的時候,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成長路徑的時候,我們要怎么來衡量、評價、看待我們的學生?什么樣的學生是真正的人才?所以這個人才觀必須要重新定義。

  第二個挑戰(zhàn),是對我們的老師,就是路徑依賴的挑戰(zhàn)。過去我們的教育過程當中,說實話,行政力量相對比較多一點,你有什么事,我們喜歡通過管理的方式。今天,走班上課帶來的行政力量相對淡化,師生關系比較平等,這個時候,我們必須用大量的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藝術來跟學生平等對話。這對我們來說還是很大的挑戰(zhàn)。謝謝。

  王冬梅:謝謝兩位代表,下一個問題。

  人民日報記者:前不久教育部等部委發(fā)布了雙一流建設的名單,這份名單引起了高等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我想請問在座的高等教育的代表,請問對這份名單您怎么看?

  劉炯天:我從我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統(tǒng)籌推進雙一流建設這么一個重大的戰(zhàn)略部署,我想這個名單就是這個部署的直接體現(xiàn)。十九大報告里面,總書記講到,要加快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我想這個名單本身就是一個基礎。網上說這個名單千呼萬喚才出來,我想本身這個過程就是個復雜的過程,所以我想也是正常的。

  第二,這次名單的遴選有一套程序設計,包括確立了一個基本的遴選準則規(guī)則,包括標準,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競爭優(yōu)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還有動態(tài)篩選。這“四個選”跟這個名單也好,跟雙一流建設也好,是非常好的制度設計和標準。我想,這個名單應該是這個制度設計下的一個直接的結果。這個名單出來之后,總體上是認可的,但是我想,任何一個制度設計都有個適應和完善的過程,隨著整個雙一流建設的推進,整個的辦法和規(guī)則還會得到不斷的完善。

  第三,回應一下怎么看鄭州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建設的序列,首先是憑實力和條件,這是一個基本的著力點。剛才講,鄭州大學有89年辦學歷史,是地方的、典型的也是有代表性的一個綜合性大學,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我們有包括10位兩院院士和學部委員在內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我們的學術產出,這次在整個評價里相對得到公認,鄭州大學這五年以來,從原來國際上學術產出排名1400多位到了目前的910多位,最新的,在國內高校排到了大概45位的樣子。今年我們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國內高校排到30位,社科基金是排在第7位的樣子。作為一個地方大學,有這樣的學術產出的狀況和水平,我想也是不易的,也是處于一個比較好的發(fā)展和快速成長時期。

  鄭大已有90萬畢業(yè)生,本身就是對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近兩屆院士評選中,有6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我想說的是,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是比較高的,應該說也有個比較好的學科條件??傊?,拿鄭大的事來說,它首先是個實力條件的展示,為未來的一流建設創(chuàng)造了基礎,一個比較好的起點。其次,除了學科實力的表現(xiàn)之外,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這幾年經濟社會發(fā)展非常好。我想說的是,在中原這塊大地上,布局這樣一個一流大學的建設,不光是河南人民的愿望,也是國家的意志。所以我說,承載了一個區(qū)域的經濟社會現(xiàn)代化的呼喚,承載了10700萬人口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期盼。所以,雙一流遴選是以實力做基礎,也有國家均衡教育,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fā)展這樣一個背景。

  對這個名單,不是用來說的,而是要用來干的。這話怎么理解呢?不是拿來做排位的,不是說你就是什么一流大學了,而是說要干的,這個干是要建設的,通過建設,在不同的時段,達到世界一流學科的水平,世界一流大學水平,這是這個一流學科、一流大學建設的基本制度設計和要求,所以更強調干。

  通過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實際是強化高校的內涵建設,來帶動整體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和發(fā)展。它的直接兩個目標,一個是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一個是在本世紀末把我們國家由教育大國變成教育強國。所以任重道遠,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這樣一個宏大的設計來做努力。

  新華網記者: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鄉(xiāng)村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還很艱苦,有時候也會聽說或者看到身邊很多教師因為害怕吃苦,或者吃不了苦,不愿意去農村任教,請問代表怎么看待這個現(xiàn)象的?

  黃俊瓊:我在鄉(xiāng)村工作已經25年了,農村的辦學條件、設施和城里相比是有差距的,所以老師們不愿意來,我想這是是暫時的。近幾年來,在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農村學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支持鄉(xiāng)村教師計劃實施的出臺,農村的辦學條件好了,教學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來到農村的老師也越來越多了。

  就拿貴州來說,農村教師有不少優(yōu)惠政策,比如說教師國培計劃,教師周轉房,還有鄉(xiāng)村教師津貼補助等等。我們省教育廳為了給鄉(xiāng)村教師搭建一座通往學習的平臺,在鄉(xiāng)村選拔了省級鄉(xiāng)村名師和鄉(xiāng)村教育家,還在各個學校建立了工作室,我就被選為鄉(xiāng)村名師。我們省財政還每年給五萬元錢建工作室,讓老師們在工作室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我想,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會有更多的老師樂意來,而且也教得好,我們鄉(xiāng)村教師隊伍會越來越強大。

  李希貴:我補充一句,我也是兼任農村學校的校長。我們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們還需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剛才黃老師說了一些,以北京來說,我們也感受到了,海淀郊區(qū)的教師明顯提高了一塊待遇,比城區(qū)教師待遇還要高,所以對穩(wěn)定教師隊伍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很大的一塊投入就是在教師培訓,還有很大的工作是怎么吸引現(xiàn)在青年一代到農村學校去工作。

  新京報記者:近幾年,學生補課現(xiàn)象還比較嚴重,社會上一些培訓機構也比較泛濫,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也加重了,家長也覺得苦不堪言,請問各位代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李希貴:這位記者朋友也說出了我內心的一個焦慮。目前這種大面積的學生參加社會補課,確實無論是從孩子的成長,還是從學校的教學秩序,都有一些不良的影響。這種現(xiàn)象我們不能簡單來談,我覺得從教育自身也要反思。盡管我們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推進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客觀還是存在的。所以我們在學區(qū)內、區(qū)域內實現(xiàn)教育的均衡,在過程和結果上實現(xiàn)教育的公平,我們還需要很多的努力。我也想說,這樣一種社會焦慮產生的背景我們也要認真分析,只有找到原因,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類的文明,事實上就是教育和技術的的賽跑。當我們的教育能夠趕上技術的進步,整個社會就會比較順暢,氛圍就會比較祥和,大家比較淡定。但是當有一天技術帶來迅猛發(fā)展,出現(xiàn)了重大突破,帶來了重大進步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但是對我們做教育來說卻帶來重大挑戰(zhàn),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經過什么樣的教育來應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心中沒有底數,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社會焦慮。

  我們看十八世紀的英國,當蒸汽機出現(xiàn),我們的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在這之前課程基本上是哲學、歷史和文學這些人文學科,但是有了蒸汽機,人們發(fā)現(xiàn),僅僅這樣的課程體系沒法應對未來了,所以那個時代教育開始有了科學內容。十九世紀電動機深入到社會和生活的各個細胞,所以人們發(fā)現(xiàn),不上學沒法應對未來。所以教育那個時候就從小眾、某一些人的專利走向了教育的大眾化。

  今天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這一輪的挑戰(zhàn)遠遠超出過去兩次技術進步。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家長就感覺到,我們怎么應對不確定的明天?未來二十年的時間,會有60%的職業(yè)要消失,我們今天用學校里12年時間學習,或者加上大學4年時間學習,然后工作,把人生分成工作和學習兩段,已經不行了,沒法應對變化的未來了。但是到底我們應該怎么辦?

  所以這次十九大報告總書記提出來,要加強網絡教育,這是黨和政府的報告里第一次提出來網絡教育,僅僅靠現(xiàn)行的傳統(tǒng)教育沒法應對未來。我們怎么通過全社會的參與,來形成各種形態(tài)的學習型組織,使我們的學生、我們一代一代的青年找到一次一次的起跑線,而不要僅僅把學校當做起跑線。找到一個一個不一樣的學校,這樣知道人生不是先做好了教育的準備再去工作,而是終身學習。建設一個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國家,可能下一步是一個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謝謝。

  虞麗娟:這個現(xiàn)象的確對我們的教育整體生態(tài)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所以社會非常關注,也可以說是個頑癥,多年來沒有很好地解決好。對家長來講,的確是又恨又愛,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學習很好也還要培訓,因為要取得最好的成績。所以最近我問身邊的人,幾乎孩子們都在補課,有的開始不補,到最后大家都補,所以我也去補了,有的學生就是這么回答,這個問題怎么看?

  從表面上看,教育培訓市場總體過熱,而且有一部分是無證、無照經營。從實際來看,我認為逐利性傾向太嚴重。首先表現(xiàn)在,我們如果把孩子送去拓展素質能力,如果說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都是可以,但是如果說是學校里學的或沒有學的東西,要通過補課的方式來解決,這就跟孩子課業(yè)負擔過重直接關聯(lián)。所以第一個本質的問題就是要看到,我們少數培訓機構是誤導家長,鼓勵孩子提前學,搶跑亂學,這是違背孩子們身心健康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種情況我們不提倡。第二種情況,可能部分機構為了吸引家長,有些虛假的廣告,造成家長集體焦慮,引起我們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一些考試招生等等方面秩序的不規(guī)范。第三種情況,我們還有部分的機構收費標準亂開價,侵害家長孩子的權益。

  針對這樣一些情況,我們上海今年作為教育系統(tǒng)補短板的一個任務,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規(guī)范秩序工作抓三個,第一個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培訓市場秩序的規(guī)范問題,另外兩個是民辦學校辦學秩序和義務教育學校內部教學秩序。我們進行了全市范圍內的排查調研,首先把無證的、無照的規(guī)范管理,同時對于培訓的內容要有相應的標準和要求,包括收費的標準要規(guī)范。

  我們這次是借了各個區(qū)的力量,居委會的力量都發(fā)動了,還有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力量,所以大家對集中規(guī)范整治教育培訓機構市場秩序取得了一致的共識,也初見成效,后面我們還要繼續(xù)努力,讓整個教育生態(tài)改善,讓家長的焦慮程度有所緩解,讓孩子們能夠適當減負,這是我們想做的。謝謝。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的問題是,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課大家都知道有一定的抬頭率不高、不接地氣方面的問題,很多思政課老師也做了很多嘗試,比如有的老師把課堂變成了相聲大會,也有的老師是自己現(xiàn)身說法,自己做標本。請問各位代表,你們怎么評價這樣的嘗試?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讓思政課更加受到學生的喜愛?

  徐川:你提的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也有關注到,確實全國很多的學生工作人員和思政老師做了很多嘗試。我的態(tài)度是這樣的,對所有這些嘗試,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我們要肯定勇于直面問題的這些嘗試,應該基于一些積極的態(tài)度,不著急做出評價,因為時間總會給我們一些比較合理的答案。

  同時另外一方面,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所有嘗試、所有教學手段的變化,都服務于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如果能夠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就證明它是一種好的方法。所以衡量一堂課或者思政工作好不好的標準,就是以學生為立場,不是看老師在課堂上用了多少種花樣或者多少方式,更重要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

  對做好思政工作怎么看,我們一直在關注這個話題。前兩天走“黨代表”通道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比喻,叫以心換心談戀愛。今天我想換一個比喻,做好思政工作,就像為學生精心地烹制一頓大餐。要想做好這個“大餐”,其實也是三句話,第一句話是知道學生喜歡什么,第二是知道自己廚房具備什么,第三知道我們的大餐如何送給學生。首先第一條就是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口味,喜歡甜的還是咸的,你要清楚學生有什么特點。第二,知道廚房有什么,你想做一頓大餐,如果發(fā)現(xiàn)廚房里面料很少,我們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的話你要買,去購置,去充電。第三要知道大餐怎么送。中國人評價飯菜好不好,叫色香味俱全,你肯定從形式上、包裝上、內容上,包括跟他交流的手段,其實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如果能從這三個方面,從學生的立場、老師的角度和傳輸的過程,做好一些充實和補充的話,思政課效果應該會值得期待。謝謝。

  劉炯天:從一個大學來講,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想有三點認識和看法。第一點,從我自身來講,現(xiàn)在直接講課少了,但還經常會去聽聽課,包括思政的課。剛才這位記者提到的思政課問題,是存在的。另外一方面,思政課也有很多講得很好的,對學生影響很大的。思政課的效率提高,應該引起更多的重視。

  第二點,從整體提高思政課的角度來講,關鍵還是師資。一個好的師資和師資隊伍,這是上好思政課,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落到實處的根本點。都像徐老師這樣好的、水平高的,能跟學生充分交流的老師,我想他的課程效果和跟學生的教育效果一定是很好的,一定是入腦入心的。

  我自己感覺好的思政老師,第一個,自身應該有比較堅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自己要信,然后讓別人信,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應該有比較好比較完備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第三個,要有熱情和激情,把它當做事業(yè)去做。就像培養(yǎng)扶持自己的孩子成長一樣,去關心每個學生,投入熱情去講課,給學生的成長過程一個支持、輔導、呵護。第四個,因為現(xiàn)實的社會發(fā)展很快,有一些問題也比較復雜,我覺得思政課老師應該做點研究,有針對性地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如果有了這么一支隊伍,我們也重視這支隊伍的成長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課就有了比較好的甚至根本的保障。

  第三點,十八大以來,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四個自信教育,學校也逐步形成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和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講,我們作為辦教育的人是有信心的。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十九大報告里提出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請問代表們,在農村尤其是比較貧困偏遠地區(qū)的農村如何進一步推進女童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謝謝。

  黃俊瓊:我在農村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農村學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孩子也比以前享受到好得多的教育。我想,隨著老師們的一致努力,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對此充滿信心。謝謝。

  李希貴:我在三十多年前就在鄉(xiāng)鎮(zhèn)的一個中學工作,那個時候班上學生的比例,女生還是比較低,大概百分之二三十是女生,百分之七八十是男生。我現(xiàn)在經?;氐缴綎|高密老家,那里農村女童教育已經毫無問題了,男孩女孩都是寶貝。現(xiàn)在我在海淀北部農村學校,有初中有高中,班上學生男生女生的比例基本上是各半,個別時候女生還略多一點。從這一狀況來說,我對這件事有信心。我們學校有好多農民工,我們學校辦公室也定期調查他們,1-9月份就調查他們子女入學的情況,我們也把這件事抓在手上,當然也包括女童的教育。謝謝。

  全美電視臺記者:說到中國教育的改革,我記得陳寶生部長有一句話,就是三個“心”,小學要開心,到了中學階段要活心,到了大學、研究生階段要靜心,我想他這三個“心”是教學改革希望達到效果。這個效果,好像跟已有的西方式的教育是相連接的。我就想到一個事,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的改革,尤其是我們的大學,要跟世界國際的最高的水準接軌,在這一塊上,我們正在做一些什么樣的努力?如何達到這三個“心”所能達到的效果?謝謝。

  李希貴:這句話是陳寶生部長在十一學??疾旌笾v到的。小學的開心、中學的活心和大學的靜心,確實符合我們教育的規(guī)律。小學怎么開心?除了我們的課程本身更加符合孩子這個特定年齡階段的認知規(guī)律,我們還要釋放出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有個快樂的時光。中學的活心,事實上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把自己打開。到大學的靜心,就是學生已經通過基礎教育找到一個本來的自己,踏上了一條符合他成長道路的路徑,這個時候他就可以潛心去鉆研。

  這樣一個目標,這樣一個教育理想,說實話我們整個教育系統(tǒng)確實做了大量的努力。下一步,我們改革的方向就是陳部長提到的“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這個內部裝修,最重要的是在課程體系上,怎么通過可以允許學生選擇,讓每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我們的教育,過去更多的希望按照我們的意愿,把學生塑造成什么樣的學生,我們不太特別留心學生的意愿。但今天,我們在建設一個以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的現(xiàn)代國家的路上,就特別需要那些在某一些領域有個性、有專業(yè)甚至要癡迷于這個方向的青年。這個時候,我們能不能通過我們教育的轉變,通過課程體系的完善,來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他自己,發(fā)現(xiàn)他自己,喚醒他自己,最終成為他自己。我們有一句話,什么叫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養(yǎng)活了自己,服務于社會,這就是幸福。所以我們怎么樣讓學生達到開心、活心、靜心,我們的內部裝修的任務非常艱巨。謝謝。

  劉炯天:我來談談對大學靜心的認識。大學的靜心,大家比較常說的是怎么樣去掉浮躁,踏踏實實地做學問,靜下心來做學問。因為到了大學的階段,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基本上接近于塑造成形,他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這塊,還有個再造的過程。我想,從認知的角度講,還要探究事物內在規(guī)律,我覺得是在這個層面上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用一種科學的精神,一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包括意志品質的錘煉,我想這些都需要靜心。如果要這樣做的話,一定能夠靜下心。

  我們辦大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和挑戰(zhàn),就是靜下心來做學問,靜下心來教書育人,讓學生靜下心來,承接中學階段成長的過程,在大學階段更好地成長。

  中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階段,怎么樣去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的時候,要從中國的問題出發(fā),進行中國的探究,提出中國的答案,最后形成中國的知識體系,形成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從一個基本的認識到一個方法論的角度,這些我們也都充分借鑒和充分學習,這是一個開放的態(tài)勢。

  中國現(xiàn)在很多問題也是世界問題,包括在經濟、科學、社會發(fā)展的階段,中國都遇到了人類的發(fā)展新問題。我們就需要在已有的共同的基礎和方法論上去尋找答案,這是解決中國的問題,也是解決世界的問題。中國今天的大學,要站在這樣的起點上去辦學,去培養(yǎng)學生,這樣也是靜心的,也是客觀的發(fā)展過程。

  王冬梅:我們今天非常感謝在座的六位教育領域的黨代表跟我們一起分享他們對教育綜合改革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建議,并且回答了各位記者的提問,非常感謝六位代表,今天第六場集體采訪活動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發(fā)布時間:2017年10月22日 20:20 來源:共產黨員網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