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眼里,他是整日奔波在為民路上的“費鞋書記”;在村干部眼里,他是敢干會干的“實干書記”;在鎮(zhèn)干部眼里,他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記”......他就是陜西省華陰市鳳城村第一書記田戰(zhàn)省。
2017年4月,田戰(zhàn)省被華陰市水務局選派到鳳城村擔任第一書記。3年來,他一直走在“進村趕考”的路上,而鳳城村悄然發(fā)生的變化正是這場“考試”最生動的答卷。
敢干會干的“實干書記”
“他一個城里娃娃能弄懂咱們村的事不?”“看著滿臉的書生氣,能不能吃得了苦?”“遇到事能做得了主不?”......初到鳳城村,田戰(zhàn)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來自村干部和群眾的疑慮。
從上任的第一天開始,他就開始逐戶摸排,白天入戶走訪,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一起與村民說生產、算收入;晚上學習鉆研脫貧攻堅政策、外地先進典型事例,通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先后走訪了全村247戶,整理出53條意見建議,掌握了一手扶貧資料,對鳳城村的自然條件、產業(yè)結構、村情民情等了如指掌,對村上班子組成、個性特點熟記于心,漸漸打開了工作局面。
在摸排走訪中發(fā)現(xiàn),村里的通村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遇雨雪天氣,容易陷入癱瘓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鳳城村發(fā)展;村南河道內垃圾堆積如山,一到夏季蠅蟲滿天,河道附近的群眾深受其害,田戰(zhàn)省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
“要致富先修路”,田戰(zhàn)省與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商議,決定采取“國家政策扶持+黨員干部捐助”的模式籌資。經過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先后籌集交通補助資金36萬余元,硬化了1100米通村路,3000多米生產路,解決了村民出行的難題。
路修好了,垃圾還沒清理。田戰(zhàn)省想到了自己的“娘家”水務局,在提出申請之后,水務局黨委派來局總工和技術人員帶著工程隊,經過7天連續(xù)施工,總共清理垃圾及秸稈130余車,1000多米長的河道環(huán)境煥然一新,人居環(huán)境有了保障。
經過幾年的整治,鳳城村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泥濘狹窄的村中小路變得寬敞整潔,鄰里之間親善友睦、和諧共處。“一起把村子建好”也成了鳳城村鄉(xiāng)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出謀劃策的“點子書記”
鳳城村是個經濟薄弱村,位于華陰市東部臺塬,位置偏僻。因受城市化浪潮的沖擊,村里年輕人紛紛放下農具,離鄉(xiāng)外出打工,原本人丁興旺的鳳城村,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要想解決現(xiàn)狀,就要從調整產業(yè)結構和發(fā)展集體經濟入手。”田戰(zhàn)省和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經過充分調研摸底,提出了發(fā)展花椒和柿子醋產業(yè),帶領群眾致富增收。
他和村支委挨家挨戶動員大家利用荒坡地種植花椒。起先大部分村民心有顧慮,田戰(zhàn)省就邀請農業(yè)專家定期向村民講解花椒種植技術,聘請技術員長期指導。同時爭取臺塬水土保持項目,免費給群眾栽植花椒樹500余畝。
花椒發(fā)展起來了,田戰(zhàn)省又打起了柿子的主意。村子附近有許多柿子樹,往年因為賣不出去,大量的柿子就爛在地里,咱就變廢為寶,利用柿子來釀醋。
他們聘請楊凌農科專家擔任技術指導,籌集資金近300多萬元,帶領村上的黨員干部擼起袖子齊上陣,日夜奮戰(zhàn)在工地上,經過半年努力,2018年8月,鳳原香柿子醋廠正式投入運營。
醋廠運營以來堅持“企業(yè)+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從柿子種植到釀造,實現(xiàn)產銷一體化,通過入股分紅+工資性收入相結合,讓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實現(xiàn)捆綁入股掙“利金”、企業(yè)打工掙“薪金”、自主發(fā)展掙“現(xiàn)金”。2019年底,生產柿子醋120余噸,產值50多萬元,全村1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300元。同年9月,鳳原香柿子醋廠QS認證檢測全部達標通過,并在第二十六屆中國楊凌農業(yè)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榮獲“后稷特別獎”。
為民奔波的“費鞋書記”
“當貧困戶呂氈氈把那一雙親手縫制的布鞋遞到我手中,更加堅定了我要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決心。”田戰(zhàn)省的民情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他駐村以來的點點滴滴和一幕幕感人的瞬間。
駐村3年,田戰(zhàn)省把鳳城村當成自己家,把村里人當成自己的親人。能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他最大的期望,四雙穿爛的膠鞋更展現(xiàn)出他用雙腳丈量的為民情懷。
這一點,79歲貧困戶呂氈氈感觸最深。
已近耄耋之年的呂氈氈還有一個51歲的兒子呂拉石。呂拉石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日子靠政府救濟,三間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塌了兩間,成了危房,她和兒子就住在里面。
面對這樣的問題,田戰(zhàn)省幫助貧困戶申請了危房改造,緊接著他又聯(lián)系工隊、拆舊房、蓋新房、添置家具,沙石磚料、工費不夠他自己墊付了5000余元,在田戰(zhàn)省和村干部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全力幫扶下,50平米的新房在2017年8月完工,臥室、廚房窗明幾凈,電視、灶具、窗簾、沙發(fā)裝扮出一個溫馨的家。
“有了田書記,我和兒子吃得更好了、住得更暖了。”現(xiàn)如今,呂氈氈一家住上了新房,因為產業(yè)分紅和各類補助,年收入也已達到了1.5萬余元。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