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欧美人,欧美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天天色不卡视频,激情丁香综合,91精品视频在线浏览,天天艹天天日天天摸天天,欧洲美女视频亚洲美女视频

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建設大美新疆,習近平強調這兩種精神

共產黨員網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9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勇于進取、埋頭苦干,用行動詮釋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如今的新疆,從廣袤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聳的喬戈里峰,從雄壯的帕米爾高原到富饒的吐魯番盆地,處處孕育著蓬勃的希望。

  “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爛。”胡楊是新疆最古老的樹種,又稱“沙漠英雄樹”。人們贊美胡楊,不僅因為其風姿,更因為胡楊的生命力中蘊含著扎根邊疆、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甘于奉獻的精神。

  2020年7月7日,習近平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118名畢業(yè)生回信,肯定了他們“奔赴新疆基層工作,立志同各族群眾一起奮斗,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的人生選擇。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每每想起這句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畢業(yè)生陳騰輝的心頭總會涌起波瀾。大一暑假,他跟隨暑期社會實踐團驅車九個小時穿過沙漠公路來到了塔中作業(yè)區(qū),在參觀塔中植物園時遇到了沙塵暴,能見度不足10米。一路上,大家摸索著回到駐地,嘴里、耳朵里、頭發(fā)上、衣服里全都有沙子,抖一抖身體和衣服,地上就能堆成一堆沙子。

陳騰輝和同學們在塔中鎮(zhèn)參與社會實踐時留影

  “常人很難堅持下來的事情,石油工人卻是司空見慣。無數石油人就是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壯志豪情,拓荒探油采油,奮戰(zhàn)荒漠戈壁,踐行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莊嚴承諾。這是無數石油人的人生信念和精神寫照,我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荒涼。”最終,陳騰輝選擇前往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分公司工作。

  “我堅決要求組織把我分配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分配到祖國的邊疆去。”1956年,蘭州大學生物系畢業(yè)的劉銘庭主動請纓支援邊疆建設,投身治沙事業(yè),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治沙植綠。

劉銘庭(左一)扎根新疆沙漠植樹治貧

  在新疆防沙治沙這條艱苦的道路上,劉銘庭一干就是60余年。為了摸清沙漠“脾氣”,他曾繞著塔里木盆地轉了7圈,走了約40萬公里。經過反復考察研究,劉銘庭成功培育出既能防風固沙又能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紅柳肉蓯蓉。通過大規(guī)模種植紅柳肉蓯蓉,新疆策勒縣、于田縣已擺脫“沙逼城下”之困,曾經深度貧困的農戶靠著它蓋起了新房,買上了汽車。

  退休后,劉銘庭依然在大蕓種植基地里忙碌著,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培育紅柳。只要當地農民需要技術指導,他依然會到現場幫忙。

  “ 我從未后悔過當初的選擇。”憶往昔,87歲的劉銘庭語氣依舊堅定。

  肩負著屯墾戍邊、造福一方的光榮使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多年來,逐漸形成了兵團精神。進入新時代,兵團精神引領著越來越多的人挺進沙漠邊緣和邊境沿線,為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各民族團結共進作出了特殊貢獻。

  1949年11月底,新疆和田發(fā)生反革命暴亂。盛成福和戰(zhàn)友們從阿克蘇出發(fā),日夜兼程15天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及時進駐和田,平息了暴亂。

  進駐和田后,“沙海老兵”成為兵團的軍墾戰(zhàn)士。他們吃煮麥粒,用人拉犁,在亙古荒漠上建起四十七團。“和田苦,一天要吃二兩土。白天吃不夠,晚上再來補。”盛成福說,剛來時,團場沒有一條路、一塊田、一片林、一棟房,到處都是鹽堿灘,住的是地窩子。

  幾十年來,他們把根深深扎進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駐守邊疆,用生命書寫了一部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軍墾詩篇。

盛成福為團場學校學生講解1949年進疆老同志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

  2014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第六師五家渠市考察,就做好兵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會議結束,總書記親切地和我們在場的干部職工一一握手,總書記還特別囑咐我要繼續(xù)發(fā)揮余熱,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回想起當時的場景,盛成福老人特別激動。

  如今,兵團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作為兵團一名老兵,盛成福內心感到自豪,“黨的十八大以來,團場發(fā)展非???,請總書記放心,我們生活在這里很幸福”。

  離休后,盛成福積極參加團場組織的活動,擔任團場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還經常到團場學校為學生們講述兵團人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故事。“只要我們在一天,在沙漠,在和田,我們就會始終堅守。”盛成福堅定地說。

  遠在5000多公里外的浙江永嘉人戴豪杰,主動放棄了在福建順昌縣鄭坊鎮(zhèn)政府干部的工作崗位,來到新疆皮山、葉城鄉(xiāng)村學校支教。

  “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重回屬于我的‘本職崗位’,當時聽說新疆缺老師,我想也沒想就去了。”戴豪杰說。

  雖然有過農村支教的經歷,也對“援疆支教”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極大的晝夜溫差、支教小學落后的教育情況還是讓他“大吃一驚”。

  朝九晚八的工作時間里,因支教老師數量有限,戴豪杰作為班主任要擔起一整天八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幾乎是“全科教學”。班上有的學生家離學校300多公里,只好選擇寄宿。戴豪杰白天負責上課,晚上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

“90后”援疆教師戴豪杰和學生們

  雖然環(huán)境艱苦,但戴豪杰覺得這比回家鄉(xiāng)當老師“更有用”。“這里實在是太缺老師,太缺教育了。我見證了維吾爾族孩子們文化水平提高,也見證著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真摯情誼,值!”

  一代代各族兒女發(fā)揚胡楊精神、兵團精神,無畏艱險、勇往直前、甘于奉獻,奮力為建設一個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y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

  習近平: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發(fā)布時間:2020年09月29日 07:35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