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的一天,北京中南海西花廳,政務院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正在等候從朝鮮前線匆匆趕回的志愿軍副司令員,他就是洪學智。
洪學智受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委派,專程向周恩來匯報成立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的設想。
朝鮮戰(zhàn)爭時,美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海軍以及機械化的陸軍。而志愿軍整體的武器裝備十分落后,沒有空軍參戰(zhàn),且嚴重缺乏防空武器。因此,美國空軍在志愿軍前后方肆無忌憚,給志愿軍后勤工作帶來極大威脅。
在朝鮮戰(zhàn)場,美軍構建起完善的補給體系,平均13個后勤人員供應一個兵。而志愿軍1個后勤人員大體要供應6到10個戰(zhàn)士,很多時候只能靠人力畜力運輸,前線部隊的彈藥給養(yǎng)和御寒棉衣時常難以保障。
這段歷史畫面拍攝于1950年圣誕節(jié),在天寒地凍的朝鮮,美軍前線士兵不僅穿著厚實的棉衣,還能吃上后勤部隊用吉普車送來的圣誕大餐。
在當年美國軍方的宣傳影片中,展示了1950年前后,中美兩軍的御寒冬裝。
與里三層外三層,皮靴、手套、防寒帽一應俱全的美軍相比,只有一套單薄棉衣的志愿軍軍服看起來異常簡陋。
軍事科學院原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 齊德學:
第二次戰(zhàn)役,第9兵團直接入朝,沒有換北方的服裝。如果我們后勤運輸能力很強,那可以直接送上去,不行,所以凍死凍傷那么多。
1951年1月22日,第三次戰(zhàn)役結束后,在沈陽召開了志愿軍第一次后勤工作會議,由時任東北軍區(qū)副政委李富春主持,周恩來、聶榮臻、楊立三、呂正操等人專程赴沈陽參加會議。
時任志愿軍司令部作戰(zhàn)參謀 趙南起:
沒有后勤保證,勝利沒啥希望。所以運輸在朝鮮戰(zhàn)爭的地位,這是周恩來總理講的,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
會議決定采取一切措施建立兵站運輸線,改變運輸被動的局面,增調汽車2000輛、大車1000輛、手推車500輛加強運輸。
此后,志愿軍后勤工作雖然有許多改進,但運力增長有限。隨著入朝部隊的成倍增加,后勤保障任務愈加繁重。
1951年5月19日,中央軍委作出加強志愿軍后方勤務工作的決定,組建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周純全為政委,張明遠為副司令,負責管理朝鮮境內一切后勤組織與設施。
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成立僅僅一個月,朝鮮就遭遇了40年未有的特大洪水災害,鐵路橋梁遭到嚴重毀壞,公路橋梁一半被沖毀。
剛剛上任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的洪學智,創(chuàng)造性地采取措施搶運物資。他與鐵路管理總局協(xié)商,采用汽車運輸和漕渡的辦法,并將尚可通車的鐵路連接起來,動用5個汽車團1100余輛汽車和6個工兵團的漕渡工具,在平壤以北組織倒短運輸。
至1951年8月底,共1134車皮,約3.4萬噸作戰(zhàn)物資被搶運過清川江以南,有效緩解了前方的糧荒。
經彭德懷批準,洪學智還組織二線部隊和畜力運輸工具,到清川江及以北地區(qū)搶運部隊過冬服裝。
1951年8月18日,在美軍地面部隊發(fā)動夏季攻勢的同一天,美國空軍開始了以摧毀朝鮮北方鐵路系統(tǒng)為主要目標的空中攻勢——絞殺戰(zhàn)。
美軍飛機集中攻擊鐵路線,企圖在90天內摧毀朝鮮北部的鐵路系統(tǒng)。到1951年8月底,朝鮮北部1200公里的鐵路中,僅有斷斷續(xù)續(xù)的290公里能夠通行。
9月7日,彭德懷在給中央軍委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電報中反映了前方的困難:“早晚秋風襲人,戰(zhàn)士單著,近旬病員大增,洪水沖,敵機炸,橋斷路崩,存物已空,糧食感困難,冬衣如何適時運到,在在逼人。”
為統(tǒng)一指揮鐵路系統(tǒng)反絞殺戰(zhàn)斗爭,經同朝方協(xié)商,成立了以劉居英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前方運輸司令部。在中朝聯(lián)合鐵道運輸司令部領導下,具體負責協(xié)調指揮朝鮮北方鐵路系統(tǒng)的搶修、運輸和防空斗爭。同時,在二線的各軍和各兵團直屬隊也被動員起來,加修、加固和拓寬了公路。
經過這些努力,使志愿軍的后勤保障工作,從1951年底開始,逐步扭轉了被動局面。
今天的清川江橋,是連通朝鮮南北鐵路的重要橋梁。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為了保護這座大橋,許多志愿軍官兵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其中,就有鐵道兵最著名的戰(zhàn)斗英雄——楊連第。點擊??下方視頻,看“一級英雄楊連第”的事跡!
在公路戰(zhàn)線上,由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統(tǒng)一組織指揮,沿途修筑了許多水下橋和8000余個汽車掩蔽所。
1951年9月,在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統(tǒng)一組織下,志愿軍二線各軍以及所有的機關勤務人員、當地群眾全部投入搶修。
數十萬軍民冒著敵機的轟炸掃射,日夜奮戰(zhàn),公路、橋梁、渡口隨炸隨修,有效地保障了公路交通。
而為了確保公路運輸安全,在2500余公里的主要公路干線上,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設置了1300余組防空哨,為行駛的汽車提供防空報警。
時任公安第18師第53團政治處干事 劉興業(yè):
有了防空哨兵以后,我們的物資就保證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我們的戰(zhàn)士編了一個順口溜,聲聲槍響傳敵情,條條火龍頓時停,空中強盜看不見,運輸鐵流穿梭行。
圖:志愿軍高炮部隊
在反絞殺戰(zhàn)的斗爭中,志愿軍高炮部隊為掩護鐵路、公路運輸,采取集中兵力、重點保衛(wèi)的方針,共擊落敵機260余架,擊傷敵機1070余架。美軍航空兵甚至拒絕執(zhí)行轟炸任務,將新成川至高原鐵路一線稱為“死亡之谷”。
此外,志愿軍空軍在反絞殺戰(zhàn)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到1952年6月,志愿軍空軍共有9個師18個團的殲擊機部隊參戰(zhàn),擊落美機123架,擊傷43架。
最終,志愿軍空軍和蘇聯(lián)空軍,在清川江北到鴨綠江南這一空域打出了一個米格走廊,大大減弱了美軍的空軍優(yōu)勢。
至1952年6月,歷時10個月的美國空軍絞殺戰(zhàn),終于以失敗而宣告結束。
彭德懷曾多次表示,現(xiàn)代戰(zhàn)爭,打的就是后勤??姑涝瘧?zhàn)爭的勝利,前方廣大指戰(zhàn)員的功勞算一半,后勤保障的功勞算一半!
在朝鮮戰(zhàn)場,志愿軍以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相結合,以搶修、搶運和防空斗爭相結合,構筑了前后貫通、縱橫交錯的鐵血動脈,解決了能不能有飯吃、能不能打勝仗這個戰(zhàn)略性重大問題,形成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