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據(jù)北京日報客戶端消息,人民日報前社長和總編輯鄧拓之女、《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會長鄧小嵐女士于3月22日凌晨在北京天壇醫(yī)院逝世。據(jù)了解,鄧小嵐是日前在馬蘭村接受采訪時突然摔倒后入院的。
鄧小嵐1943年出生于阜平縣易家莊村,她的父親鄧拓曾擔任《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總編、社長,她的母親丁一嵐也是《晉察冀日報》的老報人。
聲聲乳名讓她落淚
1943年底,剛過而立之年的鄧拓與丁一嵐伉儷在一次部隊突圍的途中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鄧小嵐。鄧小嵐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山東一家化工廠當工人,一直到1995年才落實政策回到北京。1997年,鄧小嵐和妹妹鄧小虹第一次回阜平看望鄉(xiāng)親。雖然50多年過去了,當?shù)乩习傩杖阅芮逦貑境鏊娜槊?,那一聲聲親切的呼喚,讓鄧小嵐淚流滿面。
退休后,2002年,鄧小嵐再次來到馬蘭村。5年過去,這個荒僻的山村依然是破舊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簡單的吃食。“這是我國第一部‘毛選’誕生的地方啊!這里曾是《人民日報》前身《晉察冀日報》的所在地??!這里的人民曾經(jīng)為了報社犧牲了19個鮮活的生命啊!……”短暫的山居生活里,遙想著父輩的磨難,鄧小嵐在葉落歸根之感中醞釀著什么,“阜平馬蘭村是我國新聞史上不能忘卻的一個亮點,完全可以搞紅色旅游嘛??筛思覄e的地方比起來,我們這里還不行,我心里很著急!我現(xiàn)在一年的退休金3萬元,我花一萬元就夠了,那兩萬元我會用來給老鄉(xiāng)們干點事情。”
鄧小嵐(左)與馬蘭村的鄉(xiāng)親們
從校舍到廁所,都是她設(shè)計的
馬蘭村的白玉從的父親是鄧拓的老朋友,鄧小嵐前幾次到馬蘭,都住在這位姐姐家。2004年,村里小學的校舍壞了,鄧小嵐聽說后,動員同是工薪階層的弟弟妹妹,湊齊了4萬多工程款,在村里蓋了7間校舍,“從校舍到廁所,都是鄧小嵐設(shè)計的。”對此,鄧小嵐卻說:“哈哈,我喜歡設(shè)計、畫圖。”提到這些,60多歲的鄧小嵐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吹洁囆乖O(shè)計的房子挺好,白玉從的鄰居、一個學校的老師在蓋新房的時候,也征求鄧小嵐意見。鄧小嵐給這家做了讓村里人耳目一新的房間設(shè)計。其中,水沖式衛(wèi)生間的設(shè)計讓那家很感奇怪,“廁所在屋里,那不是很臭嗎?”鄧小嵐就給他們講了水沖廁所的好處,這家真就采納了。為了推廣水沖廁所,鄧小嵐給村民發(fā)傳單,還鼓勵白姐姐家改進廁所做表率。在鄧小嵐的提倡下,水沖廁所的概念在山村蔚然成風。
她把音樂帶進山村
2003年清明節(jié),鄧小嵐回馬蘭村掃墓,掃完了回村子時,把村里幾個小孩兒找來說唱個歌,結(jié)果他們什么歌也不會。當時鄧小嵐特別心酸。她說,音樂可以打開人的心靈,在音樂上,馬蘭村是個空白,即便是歌謠,也只是機械地說出來,孩子們不知道音樂能給人帶來快樂,更沒體會過。
鄧小嵐在指導馬蘭小學的孩子們上音樂課
從那以后,鄧小嵐決定把音樂帶進這座山村。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和馬蘭,把家人用過的和朋友們捐送的手風琴、小提琴、電子琴和吉他等樂器、樂譜帶到了馬蘭村。每年十幾次往返于北京和馬蘭,路途400公里,顛簸近8個小時。北京到馬蘭的路途并不遙遠,但是卻并不便捷,先從北京乘火車到定州,再從定州乘班車到阜平縣,最后再等從阜平到馬蘭的班車。
就這樣,她把每年一半的時間放在馬蘭村,18年來從未間斷。
△【視頻】《榜樣》專題節(jié)目:鄧小嵐
2022年2月,馬蘭村所在的阜平縣城南莊鎮(zhèn)的44個孩子組成的“馬蘭花合唱團”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舞臺,用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圣歌》,鄧小嵐的感人事跡由此再一次廣為流傳。
“馬蘭花兒童合唱團”用希臘語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歌唱。
延伸閱讀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